首页 武冈文学 铜鹅有爱,木瓜有情--记陪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武冈铜鹅及木瓜桥

铜鹅有爱,木瓜有情--记陪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武冈铜鹅及木瓜桥

邓联华 2018-09-19 19:33



【原创】文图/邓联华

见过大雁天上飞,见过鸭子水里游,还真不知道武冈铜鹅竟然有爱情!世上的事无奇不有,无巧不成书,今天还真见到了!武冈铜鹅的爱情故事还真的是缠绵悱恻,荡气回肠!

据百度搜索:

武冈铜鹅具有体型中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好等特点。武冈铜鹅在历史上曾远销东南亚各地。加工制作的板鹅紫里透红,油香四溢。鹅皮酥脆,卤鹅爽洁香软,黄焖鹅浓醇厚味。

武冈铜鹅享誉中外,闻名遐迩,吸引了国内外人士的青睐。2018.9.16上午,笔者应作协朋友王金炼老师相邀,陪同【潇湘晨报】两位特约记者一众七人(同行的还有作协易晖老师,武冈微马后勤部长刘序勇,长沙司机朋友。)对本市邓元泰镇天心桥村养鹅大户肖老板进行了独家专访。

今天风起云涌,凉气袭人,正是超强台风“山竹”即将逼近武冈的前奏,所幸有风无雨,万事大吉。我们走到离鹅场很远的地方就听到了铜鹅高吭的鸣叫,陈记者打趣说,武冈铜鹅之所以名叫“铜鹅”该不会是因为它的叫声像打铜锣而取的吧?真所谓“未见其影,先闻其声”,这个精彩出场跟《红楼梦》里凤姐的登场何其相似?!还没看到靓影,一串银铃似的笑声早已迷倒众生了!嘿嘿!!!

热心的肖老板早已等候我们多时了,一阵寒喧之后,采访便转入了正式话题。两位记者朋友分工合作,陈记者专心负责拍照摄影,伍记者全力以赴记录收集采访素材,我们在一旁有幸聆听了肖老板一堂精彩绝伦的养鹅讲座。

陈记者轻车熟路的摆弄着他带来的宝贝无人机,对庞大的鹅群(肖老板说有九百多只)进行了全方位跟踪拍摄,并用长焦单反捕捉了许多精彩的动静镜头。

据肖老板介绍,武冈铜鹅因其独特的品质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它对放养环境的苛刻要求也令许多养殖户头痛不已。一般一个水源地一年只适合养殖一次,养久了就要转移地方,幸好现在武冈治理环境措施相当到位,山清水秀,污染灭迹,非常适应铜鹅养殖。政府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更加坚定了各从业人员做大做强的信心。

伍记者主持采访循循善诱,轻松风趣,不愧是省报记者,让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谈到养鹅,肖老板打开的话匣子像滔滔江水绵绵不绝。铜鹅几个月下蛋?铜鹅产蛋要多少时间?铜鹅产蛋后为什么要用砂子把蛋盖起来?第几轮蛋才能孵出小鹅?铜鹅蛋和别的鹅蛋有什么区别?铜鹅是怎样带队回家的?铜鹅是一夫一妻制吗?……太多的有趣问题是我们以前闻所未闻的,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肖老板说,铜鹅们是有爱情的,一般夫妻之间是不容别的鹅公染指的。假如哪只不长眼的鹅公强行侵犯了鹅母,它的伴侣非得跟它拼命不可!在爱情和尊严面前,哪怕斗个体无完肤,你死我活,也要坚持到底。伍记者听了不由乐了,称赞道,铜鹅的爱情还真伟大啊!

采访交谈中,我们不由得被肖老板深情讲述的一个故事感动了。这个动人的故事背后饱含着多少辛酸的泪水和无言的凄凉,故事的结局留给我们无比的欣慰和深深的祝福。

那是2005年除夕之夜,肖老板俩口子因为平时靠做点手工活养家,日不敷出,走投无路,以至发生了口角,吵着吵着,失去理智的肖老板竟然忍不住打了老婆两下。贫贱夫妻苦相伴,本来相亲相爱的一对爱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现在冷不丁挨了爱人一顿打,他老婆实在转不过弯来,气急之下冲出了家门……

屋内家徒四壁,室外寒风凛冽,清醒过来的肖老板后悔不已,赶紧拿上手电顺着老婆离开的方向一路找去。那一夜,无星无月,冷气嗖嗖,千家关门万家闭户,鞭炮喧天庆除夕。肖老板独自徘徊在寻妻的路上,除了焦虑和懊悔伴随着他,璀璨的焰火更加加重了他的愁绪。星光渐暗,夜色更深的时候,他拖着沉重得像灌了水银的双腿,漫无目的地踯躅在空无一人的乡间小路上,脑袋迷迷糊糊,像灌满了浆糊,双目呆滞,像失去了灵魂。小路上寂静无声,空旷的像失去了一切生命。正当他快要崩溃的时候,路面上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令他眼前一亮,精神不由一振。那是一对紧紧绑在一起的红蜡烛,油光水滑,鲜艳夺目,可能是哪户人家准备买回家敬神而不慎掉落的。捡到了这对上天所赐的蜡烛,肖老板一颗久悬不落的心总算落地了,回家的路上在心里一遍一遍默念: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初二的早晨终于传来了好消息,老婆被云山脚下潘家所的潘小龙大哥收留了。潘大哥家境殷实,是养铜鹅的专业户,为人豪爽大方,急人所难。通过这次风波,两家人成了莫逆之交,潘大哥助人为乐,把养铜鹅的技艺倾囊相授,两家人结对帮扶,走上了铜鹅养殖之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拨开云雾见天日,苦尽甘来幸福人。之后,肖老板夫妻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终于在铜鹅养殖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肖老板不无自豪的说,铜鹅养殖辛是辛苦点,不过也值得,付出的只是一些照服的工夫,但是现在党的政策好,有很多补助,值得做!如果能有政府扶持,做大点会更好!

采访养鹅大户肖老板的任务到此告一段落,我们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这个地方是武冈著名的木瓜桥(红军桥)。

木瓜桥又叫红军桥。位于武冈城西南15公里邓元泰镇木瓜村东,跨资水,东西走向,是连接木瓜村与沙洲坪的交通要道。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增建桥亭,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近年有修补。全长44米,面宽4.7米。四墩五拱,墩上叠木,拱间架木,逐层往上出跳,木以上石板加重压固,构成12排木架长廊。桥廊两端砌青砖牌楼,门额泥塑楷书"木瓜桥"三字。门联楷书"木叶落亭前,际资水秋深,夜雨横飞圃树;瓜田连岸畔,看平原草绿,朝烟遥接板云。"

木瓜桥为什么又叫红军桥?这个在武冈有个人尽皆知的故事。

话说1930年12月,李明瑞、张云逸、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经过百色起义后,由桂入湘来到武冈木瓜桥。当地的老百姓经历过民国15年广西军阀沈鸿英的窜扰,早如惊弓之鸟,闻兵色变。听说有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向家乡开来,便纷纷拖家携口向深山里躲藏。

令人惊讶的是,这支队伍过境后竟然是秋毫无犯,秩序井然。当时的气候滴水成冰,寒彻冻骨,可是这些官兵宁肯睡屋檐,住桥洞,也绝不强行进入百姓屋内,临行前还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支队伍虽然衣裳褴褛,但是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他们在当地留下了许多宣传标语,红军桥头现在还有当年的革命遗迹。他们是人民的军队,一心一意为解放人民而流血拼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无愧于人民的子弟兵。

在木瓜桥还流传着“萝卜坑里长铜钱”的故事。当年红七军在木瓜桥休整的时候,正值人疲马乏,缺衣少食。而老百姓全部躲到山上去了,有钱也没法买。被逼无奈之下,想到了一个权宜之计。大兵过后,一些胆大点的百姓悄悄溜回家里,他们发现,不但家里的东西一样不少,而且缸里的水挑满了,街道也打扫干净了。萝卜地里的坑洞中,每一个新坑都有一枚铜钱!至此,大家才相信这支队伍是真正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部队!红七军回师经过木瓜桥的时候,附近百姓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军民鱼水情,纷纷主动要求参军闹革命。

木瓜桥横资水寒,红军到此美名扬

共产万岁字犹在,革命江山万万年


阅读 9397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