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回眸青春 感恩人生(节选)《邵阳日报》

回眸青春 感恩人生(节选)《邵阳日报》

林日新 2018-09-13 10:43 1
回眸青春 感恩人生(节选) 《邵阳日报》2018-09-12
——长篇小说《青石湾》后记

林日新

(《青石湾》,林日新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为了让家庭早日走出困境,我六岁放牛,七岁砍柴,八岁拾狗屎,十一岁便成了队上年龄最小的集体劳动者。三春树绿,三夏花红,三秋叶黄,三冬雪白,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劳动者对土地的情感。强烈的家庭责任心和使命感促成了我的早熟,我比同龄人有着更深的忧虑,更多的奋争,更烈的拼搏。在村里,我是最听话最懂事最勤劳的孩子,成了青石湾一带大人们教育孩子的样板;在学校,我是最勤奋最刻苦最优秀的学生,成了老师们心目中最满意的学生,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本来,我想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初中、高中、大学,早日跃“龙门”,成为家中的顶梁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可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我的求学梦一次又一次破灭。

   十四岁初中毕业,我进了一所只有四个“工农兵大学生”当教师的新建的“五·七中学”。在这个语文教师讲不清“之乎者也”,数学教师不懂参数方程,化学教师不会写电解食盐水的方程式,音乐教师不识五线谱的学校,我深感知识的重要,深感教师的重要,深感学习的重要。两年后,我有幸参加了恢复后的高考,并侥幸地考了全校第一名(比同是参考的化学老师还高三十多分),可离录取线还差长长的一大截……从此,我灰心了,只得拜一个闯荡江湖多年的毛货郎为师,随他翻雪峰,走湘西,上贵州,下广西,过苗岭,串侗寨,闯瑶乡,丈量祖国的山山水水,沐浴世间的风霜雨雪,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即使是这样,我内心的文学梦仍未泯灭。每到一座小城,我总要到那新华书店逛一逛,买几本心爱的文学名著,然后用晚上或下雨歇息的空闲看看,想想,记记。当时,那些不明事理的货郎同行常笑我有点傻,有点痴,有点呆:一个小小的毛货郎还经常写写画画,想当作家,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不量力”,常调侃我是“大学生下乡体验生活”。侗乡苗寨的那些天真单纯的中学生竟然也信以为真,常拿些中学数理化习题要我帮忙解决。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一为他们解答出来了,这就令那些学生们惊讶不已,肃然起敬,我亦以此为乐。

   在我二十三岁那年,全国各地已经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社会风气有了根本的转变,家乡也第一次公开招聘民办教师。一听此讯,我的老祖父赶紧想方设法通知我,让我千里迢迢回家乡参考。天公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撑起了一片蓝天——成了山乡青年艳羡的民办教师。从此,我每天执一尺教鞭,站三尺讲台,摇三寸不烂之舌,居然不觉辛劳。课余常信手涂鸦,构筑自己的文学梦想,在梦想的天空中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才华,享受着文学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成功和荣誉。弹指一挥,如烟似水的三十三年过去了,岁月已在我的额上刻上深深的痕迹,雪样的粉笔灰早已染白了我的双鬓,我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民办教师成为一个人人称羡的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我成千上万的桃李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生根、开花、结果;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出国深造,成了异国他乡的佼佼者。每到逢年过节,精致的贺卡、深情的短信和温馨的电话像风似雪般朝我飞来,我好欣慰,好满足,好自豪。

    人生最怕回眸,那一睥睨,那一眨眼,那一注视,会令你激动,令你惊叹,令你颤栗。童年、少年、青年,不管当时是多么灰暗多么艰难多么痛苦,仍然是你最美好最值得回忆最值得书写的岁月。“少年不知愁滋味”,青春是多么美好,青春是多么快乐,有挥霍不尽的笑声,有享用不尽的洒脱。年轻的面孔多美、多俊、多靓,不用为眼角细密的鱼尾纹和脸上深刻的皱纹而伤感。这部长篇小说《青石湾》是我对人生的一次回眸,更是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刻在我心头的印痕,更是坎坷的命运给我的奖赏,当然也是文学给我的馈赠。回眸人生,回眸青春岁月,能给我带来无尽的快慰。当然,我的这次回眸若是能给你——我亲爱的读者——些许触发,些许快乐,些许启示,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青石湾》这部小说的创作完成,我要感谢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四个老师:一,我的祖父林盛永先生。虽然只读了几年私塾,但他讲的“白话”,摆的“龙门阵”,不仅给了我童年无穷的快乐,更给了我文学启蒙和后来文学创作的无尽营养;二,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林惠生先生。他一直是我的偶像,是他引导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我的小说处女作《矮子》于1990年2月15日在《邵阳日报》发表,让我与文学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三,我的文学之师唐谟金先生。他是我接触的第一个作家,我这部小说开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最初写成了《抗婚》《小小毛货郞》《六爷爷》《无悔的岁月》等几个短篇小说,唐老师看了后,就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后来,我与他一起对这几篇小说进行了艰难的重组、修改、删减、润色成两万多字的《山乡毛货郞》,于2001年发表在《武冈文学》,2008年2月又发表在《传奇故事》上。四,我的姑父邓成根先生。我在学生时代曾深受他的影响,走向教坛后得到过他的教育,特别是《青石湾》写完初稿后,他给小说提出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可惜他如今再也看不到书的出版了。另外,我的同事李迪基老师更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帮我从头至尾修改一次,不仅改正了错别字,就连标点也加以更正了。正是由于有这些老师的谆谆教诲、适时鼓励和无私帮助,让我的创作信心更足了,文学之路走得更坚定了。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为中国农村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们!

阅读 1.6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林日新

感谢《邵阳日报》“六岭书林”的刘编辑刊发了《青石湾》的后记,间接为本书作了一次广告。

3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