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留守父亲的画”为何如此“暖心”?《衡阳晚报》

“留守父亲的画”为何如此“暖心”?《衡阳晚报》

林日新 2017-06-15 14:17
“留守父亲的画”为何如此“暖心”?《衡阳晚报》2017、6、15


  林日新

  “三间平房,是堂屋。两间西屋,一间是灶火(厨房),一间用来储粮。我家的院子,就是这样的格局,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宅院……”这幅画,是一个家的轮廓,画技不高,却触动心灵。它出自一位农村老父亲之手,是因为他牵挂着远方工作的孩子,期盼着春节能和孩子待上几天。见画,如见父亲思念孩子那渴盼的眼神。

  这是一个留守父亲用画笔精心勾勒的一幅“温馨之家”: 三间平房,是堂屋;两间西屋,一间是灶火(厨房),一间用来储粮。屋前有棵被果子压得低垂的杏树,树下躺卧着一条可爱的小狗;院里还有农家的日常用具——凳子、扫帚、筛子等;地上还摆有蔬菜——白萝卜、韭菜、辣椒、黄瓜、蒜等。这种格局的农家宅院,在河南可以说再普通不过的了。所以,这幅画作一经刊出,就像一根无形的“神丝”撩拨着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位,引起了读者无限的联想和想象,引发了他们无穷的乡思和乡愁,情不自禁地发出长叹:哦,我的老家,我的爹妈,我的农家小院……

  一幅草根画,包含深沉父爱——年轻子女希望在外打拼,因为他们的理想(诗)在“远方”;而年老父母的希望在子女身上,只要子女过得好,就是父母的幸福。留守父亲的画不仅画出了自己的思念和希望,更是画出内心的幸福和祝愿。因此,不仅打动了身处幸福之中的儿女,更打动了同样懂得感恩的人们——在当今这个银发如潮的年代里,父母们为了儿女的幸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青春,做儿女的就应当知道反哺:不仅在生活上,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多的要在精神上给予慰藉,趁着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打几回电话,多问几句冷暖,常回家看看。

  “孝敬父母要趁早”,且不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酸楚,单是在奋斗的路上相对忽视对父母的孝敬,就足以让今后的自己懊恼不已。所以,孝敬父母无需等到功成名就时,正如春晚上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功成与否,孝敬为先。


阅读 9067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