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凤凰山下一书匠 记深圳书法家廖小立先生

凤凰山下一书匠 记深圳书法家廖小立先生

苏醒/都梁文化传播 苏醒/都梁 2014-12-22 13:30 6

凤凰山下一书匠    记深圳书法家廖小立先生

凤凰山下一书匠

记深圳书法家廖小立先生

苏九皇

     深圳,凤凰山,被誉为宝安第一山,有"凤山福水福盈地"之美称。佛教泰斗本焕大师亲笔题词的“凤凰山”,苍劲有力地矗立在半山腰。佛教古建筑的凤凰岩古庙曾有记载:“凤凰岩,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广数丈,洞澈若堂室,相传有凤凰栖于内,故得名。”

相传,南宋文天祥的宗亲晚辈文应鳞为躲避元军,几经辗转来到凤凰山,见此地风景秀丽,便就山顶建一小楼隐居下来。此后数百多年来,文氏子孙在便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成为宝安周边一大望族。

凤凰山西眺伶仃洋,南瞰深圳湾,在原生态的峰峦连绵的叠翠山岭中,到处树木葱茂、山泉浅唱,壑洞幽藏、风景绮丽。远远地看起来,凤凰山的确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停栖在浩瀚的群山峻岭之间,这和山脚下文化广场的尽头的栖凤台遥相呼应。

在进入凤凰山的入口处,巍峨可见的栖凤台圆形台基高三层,大型基座上托起翩翩起舞的美丽凤凰。传说中的凤凰的雕塑通体金色,形体飘逸简洁,结合莲花池旁“凤凰山”三个大字,也是本焕法师对凤凰古寺的圣水灵泉的点化加持,感觉趣味盎然、更觉锦上添花。

当然,凤凰山最引人注目的还当属 “凤岩古庙”。寺庙供奉的观世音菩萨,迄今已有六百余年。经明、清、民国至今倡修多次,远近闻名。遐迩人士,游者如织。于是更多文人骚客接踵而至,吟咏山光水色,争留诗章笔墨。故凤凰岩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气象万千,虽然历经千百年来的狂风暴雨,“顶上鳌峰”却依然屹立无恙

“凤凰不墨千秋画,山水无弦万古琴。忠魂常伴千回转,此去瑶台作仙人。”凤凰山不仅具有自然生态的魅力,还有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这也是凤凰山香烟缭绕,晨钟暮鼓,逐渐成为深圳乃至周边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的顶礼膜拜之所在。

环顾凤凰山的人文历史、宗教特色,尤为突出的还有“凤凰文昌塔”。凤凰文昌塔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青砖砌造、高六层,是宝安现存的最高古塔。塔基六角,每层塔门均有石匾或对联,塔为叠涩出檐,檐用五层菱角牙子,七层平砖叠涩砌出。塔内每层原有楼板、木梯,引攀至顶。

文昌塔的每一层的联匾都有牌匾及对联,譬如 “凤阁朝阳”;“近丹山从凤翥,天开黄道任龙翔”,还有“风云蟠五岭,金壁联三台”;等等,这些刚劲有力的字体均为楷书阳文,就像塔边的一股溪流,绕塔住下飘逸迳流,汇入珠江

也就是在这个人杰地灵的青山绿水之间,在凤凰文昌塔下,在凤凰山的羊肠小道上,在观音桥畔,在沿溪步道上,沿凤凰山主要溪流沟谷、麻石树林间,人群中有这样的一位中年学者,他经常在这里早晚移步换景,沿着潺潺溪流,或者瀑布连连,然后朗朗上口“扶节直上飞云顶,举手不觉摩苍冥”,或在叹为观止的“伶仃奇石”上以石代笔、这就是来深多年的湖南籍书法家廖小立先生。他同时也是集佛家及儒家文化于一身、著作等身的一位内地企业家。

廖小立先生,湖南衡阳人,系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翰林院书画家协会会员。他从小酷爱书法,从颜楷入手,兼习曹隶后学王米、临池不辍,多次获得全国书画大赛各种奖项,中国国际集邮网还以《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廖小立》为题,将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印制到邮票,电话充值卡,电话卡以及明信片上,由中国邮政全国发行,随之相继国内的许多书画机构和收藏家收藏或与其签约书法创作作品。

凤凰山脚下,也就是文昌塔旁的一座小楼顶层,是书法家廖小立先生的工作室。几十平方米的房间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恩师---著名书法大家欧伯达先生所书的隶书横幅“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廖小立自己的几幅书法作品也悬挂于室内四壁,艺术氛围相当浓厚,让人如沐春风。

谈到书法,谈到生活,廖小立先生感慨地说:“书海茫茫,我愿为之毕生润笔,学无止境。”

初见廖小立先生,很难想象他是一位书法家。这个看起来完全是“广东佬”的湖南人,声如洪钟,孔武有力,颇有“南蛮子”风范。其实交谈之后发现,他倒是从小习字,身上有着儒家血统的书生意气。我和他是相识相知多年的老朋友了,和许多熟知他的人一样,对他的为人处世的洒脱和不拘我们大家都是赞誉有加的。 

廖小立先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告别家乡来到深圳,进入深圳当时较早的印刷厂工作。他从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喜欢写写画画。到印刷厂工作后,许多车间遗漏的废纸就成了他苦练书法的最好材料,从隶法张迁、礼器、再到衡方诸汉碑,楷法碑志,行取二王,行草金文,熔碑铸帖,篆隶楷行四体皆通,犹以行书见长。后来还得到欧伯达先生的悉心指点,临习汉碑,继涉魏晋,数年后书艺大有长进。

廖小立先生的书法作品,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线条宛转灵动,有正楷之凝重,也有狂草之流畅,笔画线条老到,造型结体自然,体现出一种大气阳刚之感。

书法创作往往是集笔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书写的至上境界。而书法美的真正表现,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是有形的,包括用笔、结构、乃至章法等等;“虚”的方面都是无形的,看得见而摸不着的,包括神采、气韵、以及意境等等方面。

还是在深圳的时候,经常看廖小立先生临写碑帖,他的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我还为他编辑过一些写字的镜头,特写的镜头里经常看他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往往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他的字笔画形讲求笔力与笔势;特别是行楷的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有时候草书的章法有宾主、虚实以及气脉连贯,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廖小立先生对书法的章法也是如数家珍,他说真正的书法的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需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出来。

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的确如此。看艺术家当场表演应该是很好的精神享受。每当现场看到包含意境、情调、风度、品格等内涵流利地书写在宣纸上时,同样爱好书法的我也是情有独钟。我也了解到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无论是天资极高的蔡襄和文采洋溢的苏东坡,还是学贯五车的黄庭坚,他们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推陈出新的姿态,使章法结构激情挥霍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刻骨铭心的审美意境。

廖小立先生习字30余载,他将自己的作品在家里所有空间布置起来,使家形成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书法装置空间。而居住在深圳凤凰山脚下几乎一住就是20余年,在凤凰山脚下、凤凰文昌塔畔的生活中,廖小立是一个大忙人,每日习字至少两小时以上、然后不断攀爬在凤凰山的每一个角落。凤凰山上的几乎每一颗树、每一块青石板,每天都会循环着在他的背后和脚下盘旋。于是他就将凤凰山的大自然造化复制到自己的书法作品里,这种以书法为载体的生活与他发生了交流关系,空间的整体书法环境使廖小立先生的家里形成一种成就感,而廖小立先生说:正是因为这里的灵石秀水,让他自身虽然在日常紧张的工作、生活中找到了一种释放,精神上找到一种寄托。

     廖小立先生家里以及他的工作室,他随手写的“人之初、性本善”等等三字经和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格言在内的一些书法作品,到处都是,包括天花板、地面、门、风扇、空调、电视机、饮水机、桌子等等全都布满了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无意中便会让人受这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在廖小立先生眼里,他就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见证者。在深圳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并没有具备自觉艺术观念的高层次的书法个体,更没有被组织起来并有目标指向的书法艺术载体。而自从有了深圳特区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以后,才有了真正的文学艺术的崭新飞跃,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伴随着深圳特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并有了突出的特点。许多在深圳打拼的成功人士,除了市场经济的养家糊口之外,个人的艺术追求更具有开放性。气息清新,时代感强,风格多样,是深圳艺术整体的风貌特征。改革开放的特区环境,充分自由的创作心态,丰富畅达的文艺信息,促成了像廖小立先生一样呈多风格化发展的个体表现层出不穷。廖小立先生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深入传统中寻求自我,具有不同风格的创新意识的同时,又具有探索性。当然在艺术手法上,既有传统功夫,又有强烈的现代审美追求。

深圳的确是一个大熔炉,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与之呼应的是,在深圳的各行各业活跃着许多书法艺术爱好者的身影。在这里,植根于传统,又有着现代的思维,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深圳的前沿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个性风格突出,入古出新化古为今。

廖小立先生用自己一幅幅极具冲击力的书作,其行草承传“二王”,体现了帖学一脉中精致小巧的一面,雅致而耐人寻味。其实他书写最多的还是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他相当崇拜毛泽东,这首诗也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往往每次他书写前更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说,几十年来,他一再阐述何谓“笔墨”?“笔”即是笔在纸上走动运转时留下来的痕迹;“墨”即是墨色在字里行间所达致的渲染效果。就像写毛主席诗词的时候,你就要怀着一股敬畏的心情,那么,一气呵成之后,字里行间,便有了气贯长虹的脉络。

谈到笔墨问题,其实,世间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书法技法,为什么惟有中国人要用一种方块字的技法和观点去衡量所有的笔墨呢?也许廖小立先生的书法技巧是由多年的创造中亲身体悟出来的,不是那些纯理论家的故弄玄虚。他说,要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定生活,自我境界一定要高,整个身心要融入创造之中,既要无视于前人所既定的规范,又要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才是最好。就像本焕大师创作的“凤凰山”,需要的是佛教这种前人所具有的伟大的虔诚品格,这才是我们要发扬光大书法艺术的传统精神之所在。

书法的基础与基本功,就在其本身技巧的重复锻炼,当然也在于传统功力的深厚与否。由临摹所学的各种帖法与技巧,想做一个书法工作者,必须打好基础,学字一定要从临摹历代各家各派大师的技法开始,先要把各种不同的传统表现技法学好了之后,才能谈得上创造,才能建立个人风格,基本功不扎实实在是不可以妄想的。

廖小立先生很健谈,他经常说,一支笔走天下,我们不但要修身养性,还要追求广博,发明并创造出一种或多种适合我们自己的需要与表现技法,然后紧紧抓住它,再重复地锻炼。重复、重复、再重复地练习,等到这种独特的技巧愈练愈精,达到成熟完美时,那么我们就可以挥洒自如,我们个人的书写风格也已建立完成。因为我是一个没有临帖功底的人,他经常告诫我说,如果不好好打下坚固的基础,这时你的个人章法就开始露出地面,将来不管你的个人金字塔能建多高,就要看你的基本功力是否深厚、专一?个人独特的风格再强,但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没有精炼成熟,那也是高处不胜寒,会轰然倒塌掉。

每次见到廖小立先生,感觉都是那样的平易近人,笑声爽朗。没有丝毫的傲气,没有半点的做作。很难想象厚积薄发的书法家原来竟是这等朴实无华,诚信厚道,谦虚勤奋,既集中体现了廖小立先生本人的精神风范,同时也体现了深圳本土以外的艺术风格。见字如见人,从普通员工到业务员,再到自己创办印刷厂,廖小立先生经营的企业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在纸品行业享有了很好的口碑和信誉。尤其是近年来,偏爱书法的他在全国性的赛事中也是屡创佳绩。

廖小立先生算是老深圳了。上世纪90年代来到深圳后,他工作之余坚持书法创作,渐渐探索出自己的书法风格。他书写的作品都有一种独特的表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他不喜欢千篇一律。善于从大自然寻找美,并且将这种美融入到创作中,带给观众视觉享受。就像凤凰山的古崖篆刻一样,书法时章法一定要到位,每一个字都要特别讲究结体、技法和气韵。看他的作品,有浓有淡,疏密结合,高低错落,富有节奏韵律感,参差有致而不失整体神韵。

在书法界,没有对传统的透彻理解,无以谈创新。据了解,现在每天廖小立先生还坚持临摹颜、柳、欧、赵等诸家碑帖,还对秦简汉隶心慕手追。从廖小立先生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既有湖湘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带着深圳敢创敢试的创意与活力,集两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于一身。其中,大量的古体诗作是廖小立先生对生活对艺术感悟的最真切的诠释,也全面地展示了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功力。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欣赏的过程,欣赏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艺术探索是对美的一种追求和进取,使人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艺术的愿望,能怡情养性、心态平和、益寿延年。有时候,他一天写好几个小时,甚至还带了笔墨纸砚去凤凰山的深处,一个人苦苦操练,但是一点都感觉不到疲劳和辛苦。

书法的创作中不要刻意为之,要随意而为,方能出精品。因此,平时还要多读书,多提炼,多采纳山林之气,不要落入俗套,不要沾染“市井之气”,陶冶情操、取雅存真。同时,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延续。

廖小立先生书法大气淋漓、潇洒风流,集天赋、才情、神采、逸韵为一体,但对于所谓“书法家”的称谓,他总是谦虚的笑笑:“与真正的书法大家相比,我只敢称得上是一个能够刚刚拿得起笔来的书匠而已……”。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朴实无华的廖小立先生。

 


阅读 3.0万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周飞跃

力挺湘籍人物!

889年前

周飞跃

感谢人网小李找到我的登陆密码,才有机会上来走走看看。久违了,人网网友。苏醒先生的文章,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湘籍书法大师。书法之美,文笔之美,相得益彰,可钦可佩!谢谢。

719年前

陈碧秋

文中廖生的楷书确实写得气势磅礴,把颜体写得极漂亮。苏老师的文也给书家锦上添花了!

829年前

苏醒/都梁

明天,也就是2014年12月23号,中央7台艺术家专访栏目深圳专程采访廖小立先生,届时大家可以在直播或有空节目后看看,谢谢大家的热请关注、谢谢。

909年前

作者回复:

刚刚和廖先生聊天,可能专访会推迟到25-26号左右。

2014/12/22 14:29:35

苏醒/都梁

呵呵,今后要多写写这些身边的朴实无华的朋友们。

679年前

苏醒/都梁

廖小立先生书法大气淋漓、潇洒风流,集天赋、才情、神采、逸韵为一体,但对于所谓“书法家”的称谓,他总是谦虚的笑笑,“与真正的书法大家相比,我只敢称得上是一个能够刚刚拿得起笔来的书匠而已……”。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朴实无华的廖小立先生。

969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