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三线往事》片断

《三线往事》片断

罗尘 2011-08-26 17:09 4


行走江湖,时常被人问到:你是哪里人?

中国人喜欢问这种问题。既不是什么礼貌,也不是无聊。从地域名称背后——我们以为自己大概可以触摸到对方的生长轨迹,或是性格脉络。这理应是一种简略有效的方式。

然而有一种人,你在问他这个问题时,他会比较困惑,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作答。这是他认真时的表现。在问得多以后,他会随便答一个名称,再加上几句蹩脚的当地土话,以此来证明。

而实际上,他们都是一些无根的人。他们很难形容自己的故乡。也很难准确的将自己与某座城市不可分割的血肉相连。他们来自于一个城市不是城市、乡村不是乡村的所在。他们曾拥有自己的学校,自己的银行,自己的礼堂,自己的社会,似乎除了火葬场之外,应有尽有。

听上去,他们仿佛在世界之外长大,像是桃花源记里的什么。

他们所存在的地方通常都有一个代号,或者是385信箱,或者是406信箱。他们的周围通常都是山,以及广袤的农村。他们在蛮荒之地拉小提琴,在不为人所知的地带唱俄语歌曲,并将视线牢牢地锁定在大山之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肩负崇高使命而来到这里。

他们是来自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三线人。400万知识分子、技术骨干,以及随后衍生出的数千万三线后代,他们在崇山峻岭之间构筑了至少两代人的生活,长期以来,他们沉默不语,世界便不为人所知。

作为一名三线后代,我出生较晚,1979年才降临于湘中腹地的一家三线工厂。随后,我和我的那些伙伴们无一例外的离开那里,如同蒲公英一般散落在这个国家的各个所在。起初我以为我并不是特例,可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很少有人拥有像我一样的经历。

至少一次在某个场合,我和另一名三线子弟非常愉悦的聊到了彼此的过去,随之而来的是不断的附和“我也是这样的”、“天啊!我也是这样的”。随后我们在大无边的京城子夜各自散去,带着他乡遇故知的心态,沉入各自的睡梦,和回忆。

2010年,我和我的团队制作了一套十集纪录片《三线往事》。去往西南各地,历时三个月,采访了数十人。我第一次知晓了我为什么会诞生在那里,而我的父母——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至今仍对在荒野中的破败工厂念念不忘。

当《读库》约我写这样一篇稿件时,我将其视为某种神秘因子在作祟。我承载于斯,像是我出生那天起,这篇文章就在等着我,直至今天。



起因


1964年夏天,大诗人毛泽东准备收拾起大跃进的挫败感,带上几个文人,骑着马去寻找黄河源头。可随后突然爆发的越战改变了他的这一行程。

8月4日,美国人的驱逐舰与越南人的鱼雷艇在越南北部湾地区发生激战,越南人声称美国人袭击了他们,美国人则声称是越南佬先动的手。当然,根据三十多年后的解密,美国人承认是他们先干的。

越战就这样爆发了。战火很快烧到了广西边境。

这自然引起了毛泽东等人的警惕。他们从战火烽烟中夺取政权方不过十五年,硝烟尚未散尽,蒋介石仍旧在海峡对岸虎视眈眈。而1962年才刚爆发的中印战争,曾经的盟友——苏联站在了印度那边。

在中国人看来,那个曾经的老大哥现如今资本主义早已复辟,边境状况极不稳定。唯一的问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何时开打?

彼时的中国正准备开展第三个五年计划,在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及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后,国民经济陷入崩溃之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富春提出率先解决人民吃、穿、用的问题,即抓好农业问题、纺织工业问题、轻工业的问题。这一提法得到了当时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的赞赏。

而毛泽东却突然提出“两个拳头一个屁股”的问题,两个拳头——即金属工业和国防工业,屁股则意指农业。“屁股坐不稳,拳头打不出。”

尽管,毛泽东认为农业很重要,但两个拳头也不容小视。

毛泽东随后提出了“三线建设”这一目标。我们目前已经很难确定毛泽东明确这一概念的具体时间,但1964年4月25日,总参作战部曾提交过这样一份报告。报告中写到:我国主要的工业70%以上都分布在沿海大中城市,这些城市人口稠密,而且主要交通干线也在这里,这几座大城市周边还有一些大的水库,一旦发生战争,疏散困难,工业将受到较大打击,水库决堤后也将淹没部分城市。

这份报告理应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苏联不正是将重工业迁往高加索地区才赢得了那场与纳粹德国的二次世界大战吗?前车之鉴,并不遥远。

几个月过去后,听着美国人在越南北部湾的隆隆炮声,毛泽东越发觉得“三线建设”这事拖不得,也缓不得了。

然而,作为当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邓小平以及主持中央政治局的刘少奇来说,国民经济仍旧是头等大事,随后他们适当吸收了毛泽东的意见,搞出了一个先抓好吃穿用问题再抓好“三线建设”问题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据不能被完全证实的说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富春在向毛泽东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毛泽东听完问了一句:你那个国家计委挂不挂牌子?李富春说挂牌子。毛泽东问挂的什么牌子,李富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委员会啊。毛泽东说,我看不是,我看你们挂的是中央书记处计划委员会。

毛泽东的言外之意是:你们只听邓小平和刘少奇的,而不听我的。我说了这么多要抓好“三线建设”,你们还不听。

据说,在后来的会议上便爆出毛泽东说了一些“搞攀枝花、搞成昆线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你们再不搞三线建设,我就骑着毛驴下西康”、“后方建不起来我睡不着觉”等充满感情色彩的话语。

国家计委随后改组。1965年,新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出台,正式提出全面重点的抓好三线建设。事情全面扭转,毛泽东的坚持成为了现实。

全国400万知识分子与技术骨干开始不断接到调令以及谈话,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400万的数字似乎并不算多,但在当时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这已经几乎是它全部的精英了。

请注意,“三线建设”这样的字眼当时并未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宣传机器上,它真正出现在《人民日报》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人们当时惯以称呼它为“支援内地建设”。或者,什么都不说,索性保密。

随后,来自江苏的刘光武出发了,来自广西的李胜传出发了,来自上海的倪同正出发了,来自东北的王大保出发了,来自辽宁的韩国宾出发了,来自湖北的董家骥出发了——如果可能,我们愿意将这份名单一直书写下去,直至四百万知识分子及上千万家属,以及上亿被义务动员起来的民工们都为人所知为止。

他们的一生,从此改变。

数十年过去后,故事晕染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此事,开始讨论此事,人们议论这么大的一个工程是否值得?如此多的人命运被改变,又是否应该?毫无疑问,战争并未爆发,毛泽东当年是否太过多虑?

可事实上,从目前解密的各类文件来看,当时的战争局面的确是一触即发,在《蒋介石日记》中曾提到,美国人曾考虑向中国投掷原子弹,而蒋介石没有同意。美国人还曾考虑过让印度或者韩国动手,给他们以核武器,与中国爆发战争,当然,这一计划最终也没得到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批准。

毛泽东对此曾说:原子弹是吓唬人的,既然是吓唬人的,就让它早响嘛。

在“让它响”的同时,中国人开始做足准备工作。它不同于知识青年下乡,也不同于文革中的串联,它在历史之中确凿的有着“报效祖国”的含义。

仅从这一点来看,他们的故事——就理应被人铭记。



(《读库》约稿)

阅读 1.4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兵子驼

今天再来顶三线往事...........

3712年前

简_27748

那个时期,中国是一穷二白啊!

4712年前

兵子驼

毛泽东是伟大的男人,是了最佩服的男人.

7112年前

兵子驼

顶啊,这个三线往事,成功..........

3812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