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胜力寺听禅

胜力寺听禅

北窗 2007-07-23 11:37 6
蒲楚点评:“山犬狂吠,月黑山空,不知东方之既白。"好作品!词语洗练,意境优美,内涵悠远,难见之佳作!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武冈作协,文人雅集;为歌盛世,赴会云山。

山是名山,地处武冈城南15里,海拔1372。5米,属雪峰山余脉。东西绵延数十里,毗连武冈、新宁、城步三县疆界。史称“道教七十二福地”,此为其一。虔信道教的宋代仁宗御笔亲批:“云山七十一峰,烟云变幻。”是名不虚。

寺为古刹,历经千年。唐代熹宗年间始建寺于此,名曰“胜力寺”。以六祖慧能所创南宗为宗,为曹溪、临济正宗之余脉。当代佛教界领袖史树青赞曰:“东方慈善会,云山胜力寺。”

云山之美,蔚然深秀,山明水净,自不待言。山多厚朴、青冈、枫杨、五裂槭,古木参天,四时苍翠;景有水清木秀石奇山幽,云烟缭绕,长年不绝。从市区出发,车行15里,于山脚半山水库停车场弃车登临,拾级而上,山高路陡,恍若天梯。置身山间,步秦人古道,只见山谷纵深,多飞瀑流泉,奇峰怪石,舞蝶香花,鸣鸟幽兰。各种天籁,或訇然不绝,或婉转不穷;或簌簌有声,或悉悉素素,使人顿生遗世之想。相传秦代方士卢生、侯生访寻至此,即为云山所化,不复思归,潇然游于此福地,得道成仙而去。留下“炼丹处”、“仙人桥”等多处遗迹供后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生遗世之绝想。据《湖南考古略》载:“卢生、侯生,(秦)始皇遣入海求神仙茶,不获,居云山”。《重建云山梵刹碑记》也有“昔卢、侯二生,避秦炼丹于此”的记载。香炉峰上的“卢侯二仙祠”,石基尚存。五里庵道旁石崖有隶刻“秦人古道”四字,当年卢、侯二生,即沿此道入山,同当地谭真人一起修炼。此外,尚有侯仙迹、卢仙影、扫坛竹、飞升台、棋盘石等景点,皆为一方胜迹。仙人桥为一天然石桥,横置于喀斯特地形的步云峰山脊上,亿万斯年于此阅尽西风残照、云卷云舒。相传卢、侯二生即于此处得道。至今驻足于“仙人桥”上,回望来时诸峰,山花烂漫;仰观朗朗青天,白云悠悠;俯瞰万丈绝壁,怪石嶙峋,能不令人滤尽机心,寄情黄鹤?谷底山溪訇然,水沫雪白,隐约于一片翠绿之中,斗折蛇行而去。溪自喧腾,越谷而出;人多感慨,进得山来。耳际清风徐掠,令人逸兴遄飞,仿佛凭虚御风,神游八极,达人见机,顿生禅意。“回首向来萧瑟处”,“数峰无语立斜阳”。古往今来,感同一也!

沿途景致,多有可书者。各自心机不一,自然所取不同。玉泉桥上可观飞瀑,双华亭外能濯清泉,秦人古道步前人足迹,叹世事沧桑。走完长约五里青石板整齐铺就、保留完好的秦人古道,于古木掩映处,群山环抱中之别云峰下,胜力寺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红墙碧瓦,轩昂庄严,门有一联:“静坐得幽趣,清游快此生”,乃当代书法大师启功亲题。方圆一里,前有山溪静静流淌,侧有长满素雅白色小花的幽谷,蝴蝶翻飞。真是一个望峰息心,潜心修行之绝佳所在。难怪自明代无涯大师起,历经千年,智者不绝,禅宗正信于此代代相传。虽经世事沧桑,风云变幻,几遭拆毁。然香火飘摇不灭,禅师辈出,一时谈经论道,人文鼎盛。据《万古不磨》碑载:“最早有寺,约创于秦。”宋代在此建万寿宫与观音阁,元代毁于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武冈知州王喧重建。明成化五年(1469),僧人志慧等募建的胜力寺,宏大雅丽,成“一郡雄观”。胜力寺曾毁于1967年,1986年复建,2002年又重修。此处风水地形为“莲花宝座”之形,名曰“杏坞”。“杏坞藏春”为“云山十景”之一。“云山十景”, 为明代潘应星所撰,即:两华耸翠,一瀑飞涛、仙桥横汉,杏坞藏春、崖前帘水、云外钟声、竹台风扫、丹井云封、洞门余影、石畔遗踪。明末遗臣潘应星不肯降清廷为官,与其兄潘应斗于山麓结庐而居,保持了古代士人之气节。满清入关灭了南明,是中国历史的大事件,时间的流逝涤荡了多少士人的屈辱辛酸和慷慨悲歌。潘氏兄弟对于中国历史也许无足轻重,但登临云山追忆同乡前贤,怎能不令人浩然兴叹?有诗曰:“桃花易赚渔舟入,故向云中种杏花。”可见其出世之深意。我们来时虽已不见杏花,但一株三人合抱、冠盖繁茂的千年古银杏为我们在山门前辟下一片荫凉,尚能让我们感怀潘氏当年的风骨。明末车以遵《武冈潘章辰至郡赠以诗》有云:“同惊老衲山中隐,谁识孤臣海上来?”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只是其人已没,一二老僧洒扫于庭前。老僧、山寺、古木、清溪,自在自为。钟磬响处,“经声杳杳随风度,灯影幢幢向榻斜”( 明。颜廷榘《游云山题胜力寺慧上人房》);“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笔会由武冈宣传部、武冈作协主办,武冈旅游局协办,于寺后云山宾馆召开。其旨意乃时逢盛世,所谓文人雅士应以歌颂家乡,宣传本土为己任。我非文人雅士,莫名其妙忝列其间,然本着爱党爱民之原则,自当听从“将令”。若能写一二小文,即为宣传云山做出贡献,亦当不失为人生之一快事。然自觉笔头枯涩,不知从何写起。会后,为寻幽揽胜,勉强为文,信步于山中。其时已是薄暮时分,来往游者,人声已寥。山风过处,暮色渐苍。一鸟“喔落落”扑翅而去,从这岭飞栖那岭,从容而又落寞。其时心中不免涌上一些情绪,如轻烟,似薄雾。于是想到别云禅院去看看。

明末高僧燕居德申曾讲经于此,并重修殿宇,拥有僧众200余人,香客不绝于道,使云山成为湘西南佛教鼎盛的香火圣地。且于寺左密林深处建别云禅院,作为自己静思绝虑之所。

别云禅院在寺左之别云峰上,上别云峰先登一百多级笔陡的台阶,于山坡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禅师塔林,大大小小30多座,乃云山历代禅师死后归葬之地。其间有的修四级佛塔,刻有碑铭,有的无塔无碑,湮没无闻,皆乃年久失修。于暮色下,芳草萋萋,寂静无声,犹如一片乱葬冈,似少有凭吊者。望着这大大小小的禅师墓,心中不免有些悲戚。我不知为何而悲戚。不曾深夜楼台提壶买醉,也不曾空山凭吊长歌当哭,生命惘如匆匆之过客,我自悲乎?我悲人乎?走近细抚残碑,字迹斑驳,辨认艰难。于渺茫处尚能寻得临济刹派第十三世上登下岸禅师之墓,四级佛塔,残碑上刻有一偈“万缘从此化,归去总不虚”使我心有所动。而曹溪嫡嗣云树禅师之墓只有四字偈语“月到般若”,使我如梦初醒。于是遥想清朗的月光洒满山冈,静照这一片寂寞的禅师墓,不是“明月夜,短松冈”的悲凄,没有“对影成三人”的孤愤,这是一片澄明自在,月朗风清的祥光普照啊!这就是禅境啊!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以我之执著于我又怎能观此无相之静虚呢?所谓寂寞、过客云者,可笑我的愚妄而自以为是啊。

沿新修石阶而上,约2里处,于密林中即是别云禅院。当年的几间草房早已荡然无存,唯留一个遗址长满杂草灌木。燕居禅塔于其上不远处,无碑无铭。

据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卷六、《清初僧诤记》卷三述,燕居德申乃临济宗天童密云系之破山海明之徒。

三峰汉月法藏禅师,因与其师天童密云圆悟意见相左,遭密云排斥。汉月法藏之徒潭吉弘忍著《五宗救》,以维护其师汉月法藏的《五宗原》,兼驳天童密云圆悟的《辟妄七书》。汉月法藏死后,密云圆悟著《辟妄七书》以批之。潭吉弘忍死后,天童密云圆悟复著《辟妄救略说》十卷,对汉月法藏、潭吉弘忍师徒一起清算。由此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僧诤。

住在四川的破山海明一系,自然也不可避免加入这场论争。同在四川的吹万广真禅师因同情汉月法藏,遂遭破山海明及其徒丈雪通醉、敏树如相的大肆攻讦。破山海明法嗣象牙性挺、燕居德申不参加此一闹剧,然遭同门诟骂、攻击。故象牙性挺住闽南、燕居德申住湘南,各自开化,足未返蜀地一步。龙门山晖行涣亦参加此一热闹争斗,邀集雷水石谷、敏树如相对燕居德申大肆征讨。在山晖行涣《圣开禅师语录?与雷水石谷禅师书》中对《云山燕居禅师语录》八卷大肆批驳,斥之为“杜撰数篇,纠弹诸方无文学”。燕居德申讽刺山晖行涣说:“此必教人学上堂语,然后为禅者”。由此僧诤不断,直至雍正干预下令焚毁汉月法藏的著作止。在此僧诤过程中,燕居德申在武冈云山胜力寺大施棒喝,门下龙象辈出,分支衍派遍及湘南各地,大有“马踏天下人”之势。

遥想此段史实,我已无法感叹。人类文明的发展向来都是充满了血腥与残酷。思想的交锋,真理与谬误并存。世俗统治阶级的利用,使思想的斗争往往变成旌旗蔽空尸横遍野的征服异教之战。即使是具有博大包容性之佛学也难以幸免,这真是人类的悲哀啊!禅宗自达摩西来,至五祖六祖衣钵之争分南北两宗。禅宗派系,自持一说,排斥异见之事时有发生。其实禅宗是平民的智慧,是直指人心的见性明心,自度才能度人。追求一统,实现“哲人王”的理想,为世俗王者所用,这不是佛法,而是世间法。囿于门户之见党同伐异,往往祸害无穷。燕居的不诤可见燕居是真正的禅者,是深谙禅宗之真意的。禅宗异于一般宗教,传授不能仅依教义教学,唯求以心传心,诉诸体验。

而我此时驻足于燕居禅院旧址涌上心头的已远不是历史沧桑,物是人非之类的感叹了。燕居的几间草房有与没有都已无关紧要了。我想起明代释音可的《寄怀燕居禅师诗》:“不是无端高着眼,为怀旧日月华新。都梁仰望三千界,八面云山大有人。”以此来表达我深深的敬意。

夜幕在我的沉思中不知不觉地降了下来。宾馆为我们安排了酒宴,惜乎停电,只能点着蜡烛用餐,但这正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文人们兴致勃勃,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极尽豪放。宴后,或偃仰啸歌,或冥然兀坐,或三五一群,高谈阔论;或一二密友,耳语悄悄。真乃良宵盛事也,惜乎没有半点月色。想古人于此,往往兴尽悲来,感人生苦短,盛筵难再。而我没有,心中平静如水,莫非我已参禅?别云峰隐于黑暗之中,向我涌来无尽的虚空。

有文友与胜力寺住持脱孽禅师交好,过从甚密。提议酒醉微醺,正是谈锋甚健,雅兴不减之时,何不于山寺听法参禅,亦不虚此行也。群情响应,于是夜色中擂开山门。

脱孽禅师俗名杨中和,邵阳人。干瘦清矍,形容枯槁,貌似罗汉。于大雄宝殿,焚香礼佛,席地而坐蒲团开讲,我等皆席地围坐而聆听。佛堂空旷,佛相庄严,烛光摇曳处,我等凡心俗智也随烛光忽明忽暗。

禅师干涩的嗓音宣讲佛学教义,于空旷之殿堂却能声声入耳,莫非真有神助?恍惚中让人有如梦如幻之感。

禅师大意是,佛教教义符合时代潮流,提倡和平和谐。佛法为教育法,直指人心,启迪蒙昧。烧香拜佛,呵佛骂祖,皆是法门。言讫,问我等有何疑问,直说无妨。

我疑禅师所言,乃佛教协会统一思想传之之故,非为禅师自己参悟,一时按捺不住,临机发难。

“脱孽法师,世俗哲学告诉我们斗争是生存的法则,矛盾为发展的前提。佛法要普度众生,提倡和平和谐,请问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佛法与世俗哲学并不违背。佛法也讲斗争。对恶人要施以惩罚。”

“法师错了,佛法普度众生。再者何为善恶?”

禅师突然厉声喝道:“你念念不忘小我,心中无有大我,读书食而不化,赶紧回去读书,以免走火入了魔道。”声如洪钟,呵斥如密风骤语。同行文友也斥我冒犯,言我境界低下,囿于小我。我一时嗫嚅,不敢多言。我想我的意思可能表述不够清楚,临行向禅师重申善恶之意。佛法主张无善无恶,善恶依据于世俗法本来虚妄。有了善恶观念,人间即不太平。禅师似胸有成竹,微微一笑,双掌合十,答曰:“如此说来,佛不可说,一说就错。”

我说:“对,一说就错。”

是夜,夜宿云山,辗转难眠,心中妄火奔腾,如翻江倒海,久久难平。是我错了,还是禅师错了呢?若是禅师错了,为何禅师说我执于小我,我如当头棒喝呢?若是我错了,那众文友对我的呵斥依凭何来呢?难道他们有立法权吗?一念纠结,猛然觉醒:“何者为禅?”

想起秋月龙珉大师的话:“禅严格地说,并不是哲学和观念,禅是实际的行为。”

何者为禅?禅是卢、侯二生的出世,是潘氏兄弟的风骨,是禅师塔林的寂寞无闻,是燕居高僧的不诤,是脱孽禅师的大施棒喝,广开方便之门;是云山的一花一草、一沙一石,也是我等凡夫俗子的纵情欢歌啊!禅是佛的具体化,而佛魔只在一念间,也许我的“一说即错”与禅师的“一说即错”根本不是一回事。禅师的“不可说”是“开口即失,闭口又丧”,是笑我的愚妄冥顽啊!

何者为禅?山犬狂吠,月黑山空,不知东方之既白。

阅读 1.3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北窗

并祝你也快乐!

-------------
谢谢.
与其快乐,不如烦恼.烦恼即菩提.

1616年前

筱殷

还是十年前去过.要是配些图片,就更美了.

1516年前

波心涛影

见笑!
听说上帝已被地球人搞得得了抑郁症。如果还有不觉悟的人(佛家称之为尚未开悟的佛)仍在执迷不悟地思索,那么他老人家一定会很开颜很快乐的。向你学习致敬,并祝你也快乐!

2216年前

北窗

罪恶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佛家强调念起即觉,一念不起才能自在澄明,获得大光明境界.
你能觉悟到如此程度,说明你对佛学有精研,抑或是慧根所致?

1816年前

波心涛影

罪恶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空。从自性上讲,善恶之名都不能成立。修福行善固然好,但一味执著人天福报,无异于披枷戴锁。峻极禅师曾开示:“善恶与我如浮云。”
  而世俗凡尘甚至号称遁入空门中人,有几个又能真正拥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

1716年前

肖月

好,写的不错。语言很流畅,意境很优美啊。

1516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