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先学汉字后学拼音”是理性回归《新安晚报》

“先学汉字后学拼音”是理性回归《新安晚报》

林日新 2017-08-30 15:30 1

“先学汉字后学拼音”是理性回归《新安晚报》(2017年8月30日)

  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将于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据《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此次“统编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适度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把拼音的教学往后推了一个多月。(8月29日《新京报》)
  今秋开学,全国统编教材将“大变脸”。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学拼音不再是语文第一课,学生们将从简单汉字学起继而过渡到学拼音。笔者非常认可这种“变脸”,理由有三: 
  一是符合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刚入学的儿童往往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有四种主要造字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年级的孩子完全可先学像“人、手、田、土”等简单的独体字,再学像“地、你、他”等简单的合体字。因为独体字的笔画较少,结构简单,字义易懂,符合儿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二是符合汉语学习的规律。初学汉字一般从简单的独体字入手,老师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看图说字”“说文解字”等方法教授学生识字,激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直接教授汉字的优势,还在于单个的汉字可编成朗朗上口又富有童趣的课文,和强记死背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相互间全无内在联系的拉丁字母符号,完全是两种情趣、两种氛围,自然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三是传统启蒙教育的理性回归。我们的民族语言和文字都有着非凡魅力,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王揭在《教童子法》中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逮读书。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先学汉字有助于汉语在小学生心目中树立母语的地位。我国小朋友在幼儿园都是靠直观感觉去认知的,对于图形、图画印象深刻,而拼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少,又是字母,相比汉字而言是要枯燥得多,不管老师如何生动地做示范,也不及方块字的内涵丰富,老师可以从方块字引申出很多有趣的故事,让初上小学的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下一阶段学习拼音打下基础,更何况拼音只是国人识读汉字的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标。 
  而且,实践证明了“先学汉字再学拼音”的行之有效:2014年《南京日报》曾报道《我市多所小学尝试“先认汉字再学拼音”》,南师附小一位参与教学改革的老师说,经过多年尝试,学校发现孩子们先识字阅读再学拼音,上手比较快。另外,进行教学改革的班级学生想象力也比其他班级强一些。“这和学生刚入学时,不是一下就接触机械的拼音学习有一定关系。”总之,“先学汉字后学拼音”是启蒙教育的理性回归,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爱上汉字,爱上语文这门课。


阅读 9294
分享到:
评论列表

言宋

林老师,反应真快。我们当年读小学,没有从拼音学起,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好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506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