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国学经典可否“与时俱进”的删减?〈衡阳晚报〉

国学经典可否“与时俱进”的删减?〈衡阳晚报〉

林日新 2017-08-03 20:07
      国学经典可否“与时俱进”的删减?〈衡阳晚报〉

林日新

  近日,流传甚广的国学经典《三字经》有了一个新版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作者宗璞因不认同《三字经》中有关“三纲”“君臣”的内容,而对其进行了一些删改,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举。但是也有人认为,要相信少年儿童也有判断力,几句有“糟粕”的《三字经》《神童诗》之类的顺口溜毒害不了他们的心灵。国学经典到底该怎样读?

  笔者认为:像对《三字经》这类国学经典的学习,就应该整体识读,不应该删减,搞成什么“洁本”之类的所谓“精华国学”,不妥。其理由有三:

  首先,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它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虽然其中会受到时代的局限,可能夹杂一些“糟粕”,但应该也是瑕不掩瑜的。若人为地对其进行删减和增添,学生可能会认为古人有穿越时空的超前,这也容易使学生造成误解和误导,使他们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与其武断地删减不如正确地引导。

 其次,国学经典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宗璞认为, 《三字经》中的“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是糟粕,必须删除。可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小鸥却认为:“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几句是有来历的,并不是哪一位思想家心血来潮杜撰出来,而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社会组织形式的理论总结。既然“精华”与“糟粕”没有定论,何不把原作完整呈给大家,让他们在学习中提升自我鉴别的能力呢?

  最后,学习和传承经典,应当对经典抱着敬畏和宽容的态度,国学经典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可随意删减或篡改,否则有损经典的传承。试想一下,专家甲删减“三纲”,专家乙删减“君臣”,专家丙把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篡改为“三求者,真善美,多思考,常在心”……久而久之,一部完整的《三字经》,就人为地删减成支离破碎的所谓的“精华版”或“洁本”,那么,多年之后,后世国人或想找一本原装的《三字经》都可能有些困难了。


阅读 6299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