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再别银湖

再别银湖

罗建云 2016-12-29 11:00 1

夜幕徐徐降临,天空却飘来一丝寒意,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战。噢,我差点忘了这是冬天。

我躺在床上,握着手机,看着搬得几乎空荡荡的家,心中未免多了一丝惆怅。大家别往坏处想,是要搬新家了,今晚是在老房子住最后一个晚上......

今晚住的这房子是2004年买的,名曰银湖花园,位于莞深高速出口、环城路以内,从地理位置讲,属于绝佳的黄金地段。只有区区80平方米,依照香港建筑标准设计,三房两厅一厨一卫,当时买,花了整整15万。如果放在今天,也许根本不算钱。但在2004年,对刚结婚不久的我们夫妻来说,堪称天文数据。首付5万,贷款10万,留下2万多买家具置电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当时,我的工资二千五,太太工资二千左右,加加班,弄点奖金,每月约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农村出来的,特别怕欠债。所以,为早日还清贷款,我每月开支不超过150元,太太几乎不超过50元。可能那时物价低,感觉过日子也不像葛朗台,基本过得去。两个人攒钱速度很快,到2006年底,我们便将所有贷款还完了。无债一身轻,把最后一笔欠款还完的那一刻,我长吁了一口气,太太也会心的笑了。银行工作人员则有些不乐意,说我们如此有钱,怎么不多买几套房投资?

银湖花园比嘉湖山庄好,没有车辆轰鸣的烦恼,也无绿化不足的压抑,更无幼儿接送的担忧,但在办房产证上,却很不省心。合同签订交房后90天办房产证,等时间到了,才知道银湖花园是烂尾楼,部分楼层拍卖过,有些房子抵押过,有些物业产权不清晰,最离谱的是连规划图、施工图、消防图都没有。别说房产证,就是能否长期住下去都是问题。为了向开发商讨说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找律师打官司,请媒体来报道,香港业主到中联办去静坐,可问题仍迟迟无法解决。从2004年到2005年再到2006年,一位年逾七旬的香港业主流着眼泪告诉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维权,十几年过去,我不知道还能来几次大陆,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见到房产证?”我属于疾恶如仇的那一种,带领众多业主去政府上访,却在2008年的清明节,被开发商雇人打破了头,案情至今未破。直到2013年,可能因为维稳的缘故,政府特事特办,银湖花园终于可以办房产证了。我过了一年多才去办,而拿到房产证的那一刻,不是喜悦,而是滴血……

银湖花园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很牛皮的高端住宅区,也是大陆首批商品房,只有持港澳台胞证的人才能买,当时一套要二三十万港币,对积贫积弱的大陆人来说,简直可望而不可及。而买房子的港澳台胞大都做生意,妻子长期不在这边,就给“二奶”住。开始我不知道,是我经商后,去一幼儿园处理业务,园长笑话我住银湖花园有无吃奶?我云里雾里。她见我真不知道,便解释,说银湖花园以前叫“二奶村”。后来我留意,确实发现多个“二奶”,,她们给台湾、香港男人生有小孩,因为后来生意不好,或年龄大了走不动,很少来大陆,给她们唯一的补偿就一套破房子。“二奶”大都没文化没技术没资金,生活状况很不理想。近几年,我认识的那几位“二奶”不知带着小孩去哪里了?小孩至少二十岁了,会做什么呢?

我买房子那天,一位保安跟我讲,说我最多住十年,肯定搬大房子,他说这里风水好,除开发商心太黑,不旺,住在里面的业主,好多发了大财。我不知道有多少业主发了大财,只知道我们这一栋,28户,已经搬走24户,我是第25户搬走,好些住进了别墅。

时间在嘀嗒嘀嗒地前行,离天亮的时间越来越近,虽要搬去更宽敞、更舒适的房子,心中却有无限不舍,毕竟,这是我与太太靠自己苦苦奋斗争来的第一套房,意义与价值完全不同,而感情自然更深。明天告别,不知会否流泪?房子不会卖,一直留着,期望有空时再回来看看,看看这个类似井冈山的根据地。

“轻轻地我来了,正如我悄悄地走了,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银湖,再别老窝。


阅读 9023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黄高远

这套房子赚了升值了多少了?

627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